最近有了兩個感想
一起記下來
~
先是
拼圖最基本可以分為顏色和形狀
兩個影響拼圖方式的因素
而空白拼圖控制住了顏色這個因素
就像小學時的實驗課一樣
影響實驗結果的因素有許多種
一次改變一種
來測試各種因素的影響程度
~
一般的拼圖
光是同色系的區塊
大概就可以歸為
顏色因素被控制住的範圍
需要看形狀來拼
~
而另一種
控制住形狀因素
這是最近拼沒有邊拼圖讓我起的想法
回想控制住形狀因素的拼圖
最早的印象就是雙面的米奇拼圖
除了邊框
所有拼片都是兩凸兩凹相鄰的拼片
然後是文化局展示的五萬多片
雖然那不是真正的拼圖
再是
最近拼的沒有邊拼圖
不過
米奇和沒有邊這兩幅拼圖的顏色因素
也都被限制到一定程度
所以整幅拼圖算起來不簡單
~
那麼都是邊拼圖
我覺得也可以歸為控制住形狀因素的拼圖
雖然沒有很完整
但可以完全不理會形狀的話
它的圖案超好拼
~
玩形狀的拼圖比較普遍
那玩顏色的拼圖呢?
~
二
就是昨晚在國貿看到的玩具總動員拼圖
一眼就看得出它是從背面切割的方式
就算知道有些展示品是半成品
但怎麼想它都和一般拼圖不一樣
就一直想為什麼要這樣做
~
盒子上有一段簡短的日文描述拼圖特色
看不懂日文的我
在Joanne的解釋下
有點眉目
雖然她不是很肯定答案
特地說要回去幫我問問看朋友那段日文真正的意思
但我覺得她現場的說法
是有根據的
~
由於玩具總動員現場看到的兩幅展示品
都有3D圖案那賣點
這裡所謂的3D是
“很多重覆的圖片,利用視覺暫存效果,而看出其中隱藏的圖案”
(我不確定是不是這種解釋方式!)
http://www.shop2000.com.tw/shop2000_prog/templet/products/product.asp?shopid=42255&product_clssn=87268&productsn=2018945&page=17
http://www.shop2000.com.tw/shop2000_prog/templet/products/product.asp?shopid=42255&product_clssn=87268&productsn=2018946&page=17
3D的效果
需要較平面的呈現方式
如果是正面切的拼圖
會有凹陷刀痕
影響到3D效果
所以才會是反面切的拼圖
這是Joanne跟我說的推論
我覺得是有道理
~
目前印象中的背面圖案
就是雷諾瓦有一系列
類似背面是信紙的拼圖
~
但是那是雙面圖案
而根據我看到的玩具總動員拼圖
日製拼圖也有這種切痕在背面的方式
那麼
真正那一面有切痕的
又是什麼樣子
有點好奇!
還有其它拼圖圖案是這種3D呈現方式的嗎?
是否也是這樣切割~
(By Roy)